清明,乃天清地明之意。既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,也是24節氣之一。此時,楊柳泛青,正是祭祖掃墓和踏青賞花之際。清明節前后天氣變化最為反復無常,是“百草發芽,百病發作”的季節。所以,清明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。應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,注意保衛體內陽氣,使之不斷充沛,逐漸旺盛起來,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。陽氣生發之際,養生需注意:
起居養生
清肺氣,注意“病從口入”
清明前后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,發生扁桃體炎、支氣管炎、肺炎;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,如白喉、猩紅熱、百日咳、麻疹、水痘、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,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,增減衣服,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,尤為注意“病從口入”。原標題:中醫養生,重在清明節
清肺氣,換衣服不宜太早
春季乍暖還寒,氣候多變,要保暖防寒,不使陽氣受遏。“春捂秋凍”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。因為春季氣候變化無常,忽冷忽熱,加上人們穿著冬衣捂了一冬,代謝功能較弱,不能迅速調節體溫。如果衣著單薄,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,危及健康。
清肺氣,預防過敏
春天,萬物復蘇,柳絮、花粉等隨風飄揚。容易過敏的朋友在外出時佩戴口罩、墨鏡,必要時帶上預防過敏的藥物,從而避免過敏癥的發生。每天開窗通風30分鐘以保持室內空氣質量,不要盲目依賴熏香、空氣過濾器等,按時清洗、晾曬被單。
運動養生
清肺氣,宜動不宜靜
春天,萬木吐翠,空氣清新,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,而“動”為養陽最重要一環。如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打球等,或到近郊、風景區去春游。不僅能暢達心胸、怡情養性,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、郁滯疏散,提高心肺功能,強體防病。
清肺氣,十點之后再鍛煉
對于春天來講,一些人會選擇起早鍛煉身體,其實這樣是不對的。因為春天的早晨過于冷,如果想鍛煉的話,可以選擇在早晨的十點和下午的四點左右。選擇輕柔和緩的運動項目,比如快走、慢跑、散步等,不要進行激烈運動,否則會使經過冬天嚴酷氣候而變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損。可選擇動作柔和、動中有靜的太極拳、八段錦等運動。
情志養生
清心氣,切莫憂傷過多
清明節前后,人們的情緒波動較大,悲傷過度對影響身體健康,尤其是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,以防舊病復發。春季也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,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、抑郁,誘發精神疾病。因此,清明前后人們不要過于悲傷,要注重清心氣。
清肝氣,忌急躁
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。五行學說中,肝屬木,與春相應,主升發,喜暢達疏泄而惡抑郁。所以,養肝首要一條是調理情志。清明是人之陽氣生發的時段,中醫認為,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,人們容易情緒急躁。如果肝氣過旺,影響脾胃,還可造成情緒失調、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引發各種疾病。因此,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,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。
食補養生
清肝氣,飲食清補為主
清明,正是冷空氣與暖空氣交替之際,亦日漸趨暖,所以天氣一會兒陽光燦爛,一會兒陰雨綿綿,此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,如關節炎、哮喘、精神病等,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,所謂“發物”,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、發毒助火助邪之品,如海魚、海蝦、海蟹、咸菜、毛筍、公雞等,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,因此“寒食節”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。
養生食譜推薦
1、桑葚薏米燉白鴿(桑葚20克,薏米30克,白鴿1只,姜、鹽、香油少許,文火燉2小時)
功效:養血舒筋、利濕除煩之功
2、胡蘿卜馬蹄竹蔗水(甘蔗2-3節、馬蹄5-6個、胡蘿卜1根、適量蜂蜜;去皮切塊,放入鍋中倒入2-3倍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,大約40分鐘左右即可,待胡蘿卜馬蹄竹蔗水降到60度以下后可加入適量蜂蜜)
功效:滋潤解熱、生津止渴、開胃健脾、美容養顏
清明養生之保健調養
節氣灸防病、健體
在一年中特定時令節氣,選擇具有強壯作用的腧穴進行艾灸,以激發經氣,提高身體抵抗力的灸法,稱為“節氣灸”。這種灸法體現了我國傳統中醫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
艾灸能通經活絡、行氣活血、回陽救逆、補中益氣,祛濕散寒、消腫散結、防病保健,調動機體潛能,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。
清明艾灸為身體補充陽氣,尤其適用于陽虛體質。艾灸有補瀉的作用,對于陰虛火旺熱癥體質的人,滋陰的同時再調理陰陽的平衡。
涌泉穴
【功效】溫陽益氣,通絡活血,驅除下肢寒氣
(涌泉穴:仰臥位。卷足,足底前1/3處可見有一凹陷處,按壓有酸脹感,即為此穴。)
中脘穴
【功效】和胃健脾
(中脘穴: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(肚臍向上4寸)。即: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。)
肩井穴
【功效】疏導水液
(肩井穴:在肩上,前直乳中,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。)
蕪湖市中醫醫院中醫護理門診提供督灸、臍灸、任脈灸等多種灸療以及刮痧、平衡火罐、耳穴壓丸等系列養生技術服務。
地址:蕪湖市中醫醫院門診樓五樓護理門診。
就診時間:周一到周日下午2:00-5:00。
電話:0553-5967282